昆明中小企業借數向新
- 時間:2025-04-14
- 來源:昆明信息港
- 瀏覽:5
日前,云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公布云南省2024年數字化轉型標桿示范名單,包括10家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標桿企業、10個工業互聯網示范平臺、3個數字園區(工業互聯網應用示范基地)。其中,7家企業入選2024年云南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標桿企業名單,涉及冶金、綠色鋁、生物醫藥、裝備制造、新材料5個領域;6個平臺入選2024年云南省工業互聯網示范平臺推薦名單;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入選2024年數字園區示范(工業互聯網應用示范基地)推薦名單。
近年來,昆明市持續推動數字化轉型工作,特別是2023年6月入選國家首批30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之后,昆明出臺《昆明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行動方案(2023—2025年)》,加快推動制造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積極擁抱數字化變革,加快“智改數轉”,在為企業降本增效的同時,帶動全市制造業產業轉型升級向高端邁進。
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建立試點企業目標庫,聚焦正邦科技、貝泰妮、多寶電纜等497家重點企業推動試點;累計推動333家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已達到總體目標的83.25%;培育省級“小燈塔”企業16家、智能工廠1家,認定市級“小燈塔”企業19家、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14家;累計創建國家級數字化轉型各類示范項目47個、省級數字化轉型各類示范項目98個。掛牌成立昆明市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線下平臺服務企業254家,發布數轉產品141個、服務案例86個、咨詢信息1225條、政策內容316條,組織各類數字化培訓31場;線上平臺注冊企業628家,入駐服務商95家,發布“小快輕準”數轉產品及服務222 個;征集到包括華為、海爾、浪潮、字節等在內的127家服務商,打造貴金屬集團、唯恒基業、地礦測繪院、安泰得等省級“鏈式”案例4個,雪蘭牛奶市級“鏈式”案例1個。
今年,昆明將聚焦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著力化解數字化轉型中出現的困難問題,重點開展試點城市驗收、優化轉型供給體系、降低企業轉型門檻、加強數字化人才建設、營造轉型良好氛圍5方面工作,助力全行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整體提升。(昆明日報 記者楊敏)
案例一
數字化管理賦能綠色制造
近日,由云南省電子信息產品檢驗院、廣州南方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中科易云科技(云南)有限責任公司三方聯合打造的工業碳足跡管理服務平臺成功入選云南省工業互聯網示范平臺推薦名單,標志著云南在推動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和碳足跡數字化管理方面邁出堅實的一步。
云南省電子信息產品檢驗院數字碳中和實驗室負責人申夢林介紹,當前國家正在加快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和碳標簽制度。在他看來,工業企業只有構建透明、可驗證的碳足跡核算體系,才能更好地參與綠色采購、綠色認證和國際貿易。
為了幫助企業走出國門、走向世界,2024年,工業碳足跡管理服務平臺正式上線。該平臺聚焦工業企業產品碳足跡核算、管理與應用,以“標準化、數字化、可信化”為核心理念,面向綠色制造、綠色供應鏈、綠色貿易等典型場景。系統以ISO14067、PAS2050等國際標準為基礎,融合國內碳標簽政策和行業評價規則,構建適用于高碳排放產品的建模規范與服務模板,為企業提供權威可信的碳足跡核算報告,助力產品在國內外市場建立“綠色身份”。
該實驗室產品經理秦嶺介紹,工業碳足跡管理服務平臺自上線以來,不僅實現產品碳足跡的快速建模、自動核算和報告輸出,還在實際應用中取得顯著成效。隨著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正式進入過渡期,出口企業必須建立符合歐標的碳足跡報告體系。該平臺目前支持CBAM填報邏輯對接和核算格式轉換,為出口企業提供了數字化支撐。秦嶺介紹,除歐盟國家外,南亞東南亞國家也在加快本地碳標簽制度建設,部分中國企業開始主動尋求綠色能力出海的解決方案。
“以前工業企業的碳排放檢測主要依賴人工調研與第三方核查,流程復雜、效率低。該平臺實現碳足跡核算的‘即插即用’,為企業節省了大量管理成本。”中科易云科技(云南)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李未介紹,該平臺依托自主研發的碳核算引擎與LCA建模組件,化解了傳統第三方人工調研成本高、周期長的痛點。企業可以通過數據填報、終端采集等方式構建自己的碳足跡模型,并在生產運營過程中實現碳排放實時跟蹤與管理。“系統支持報告一鍵生成、區塊鏈上鏈確權、平臺間可信傳輸,助力企業在綠色產品認證、綠色供應鏈評估等多個場景中實現價值轉換。”李未說。
目前,該平臺已在云南、廣州等地完成示范應用,助力企業在實際運營中實現碳足跡的全過程監測與追溯,為降本增效和綠色品牌建設提供有力支撐。下一步,三方將圍繞工業碳數據管理、綠色供應鏈建設、產品綠色資產確權等重點方向持續深化合作,推動該平臺在更多行業和典型場景中落地應用,助力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同時,該平臺將聯合云南師范大學、云南財經大學,依托本地產學研融合優勢,加快布局南亞東南亞國際合作項目,共同推動“中國綠色制造”走出去。(昆明日報 記者楊敏 實習生高瑞臨 岳宇)
案例二
智能化工廠助企降本增效
“生產效率提升了,供應鏈協同增強了,產品質量控制更精準了……”談及數字化轉型帶來的好處,昆明風行防水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昆明風行防水”)相關負責人魯家華說。
昆明風行防水是云南省內一家專業從事防水材料生產與銷售的企業,為北京東方雨虹防水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資子公司。自成立以來,昆明風行防水始終堅持“時尚、創新”的經營理念,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推陳出新,目前已建成1個現代化生產基地,設計產能為年產2000萬平方米新型防水卷材、2萬噸防水涂料及3萬噸內外墻裝飾涂料。通過自主研發,昆明風行防水推出包括SBS改性瀝青防水卷材、自粘改性瀝青防水卷材在內的多種高品質防水材料,產品遠銷東南亞各國。
2024年,昆明風行防水加入昆明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臺,并研究開展數字化轉型工作。“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我們搭建了MES系統,投入部分智能設備,優化網絡配套,轉型后公司投入產出比整體表現良好,達到99.98%。”魯家華介紹,通過數字化轉型,企業不僅實現生產效率提升和成本節約,提升了市場競爭力和客戶滿意度,還推動了綠色低碳轉型和國際化布局。
具體來說,昆明風行防水通過設備互聯與數據集成,實現生產計劃動態排程,實時監控與調整,減少停機時間,提升產能利用率。依托“一物一碼”技術,全流程質量追溯效率明顯提升,預警潛在工藝缺陷,降低質量風險。搭建ERP+MES系統,打通采購、生產、庫存數據,優化物料調度與交付周期,降低缺料與庫存積壓風險。同時,在系統中集成能耗監測模塊,實時分析碳排放數據,優化生產方案,推動綠色制造。消除信息孤島,實現生產數據實時可視與無紙化辦公,提升決策效率。
得益于企業的成功轉型,昆明風行防水入列云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日前公布的2024年云南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標桿企業名單,成為全省新材料行業唯一入選企業。
“數字化轉型讓我們實現數字化、集成化、模型化、可視化、自動化綜合應用,智能化工廠建設實現階段跨度,提高生產效率,節省人力成本。”魯家華表示,目前昆明風行防水已基本實現從傳統制造業到智能制造的轉變,未來將深化物聯網、大數據與AI技術應用,打通生產端到供應鏈全鏈路;通過產學研合作推動數字化轉型,培育復合型人才梯隊,同步構建綠色制造體系,以數據中臺驅動精準決策,持續提升行業競爭力。(昆明日報 記者楊敏)
案例三
數字技術推動醫療提“智”
在云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日前公布的2024年云南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標桿企業名單中,云南昊邦制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昊邦制藥”)在列,成為生物醫藥行業唯一入選企業。
昊邦制藥抓住“建設數字中國”機遇,將數字化轉型作為構建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抓手,逐漸探索出一條由傳統醫藥企業向醫藥大健康一體化綜合服務商轉型,實現商業模式升級的數字化建設路徑。
昊邦醫藥集團依托在生物醫藥大健康領域的優質資源,運用現代互聯網信息技術整合醫藥大健康產業鏈,致力于打造醫藥健康產業數字化平臺,依托互聯網技術優勢,通過互聯網診療、電子處方流轉、遠程審方等模式對藥店進行升級,最終形成醫藥健康產業的互聯網生態和形態,實現產業鏈整體轉型升級,進入數字化醫藥健康產業經濟,實現經營收入裂變式增長。
昊邦互聯網醫院是云南首家企業型互聯網醫院,整合了昊邦制藥在工業、商業、零售、健康體檢中心、實體醫院等領域的產業資源,通過數字化賦能、運用信息技術充分鏈接電子健康卡、體檢預約、家庭簽約、線上藥店等多個功能模塊,讓用戶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專家咨詢、復診、檢查、開藥、醫保統籌線上支付等一站式專業醫療服務,為患者搭建便捷就醫的橋梁,讓醫療更“智慧化”。
昊邦制藥相關負責人介紹,昊邦互聯網醫院將傳統醫院與“互聯網+”技術融合,連通醫療服務的需求方、服務方、支付方和藥品提供方,為患者提供分層、協同、聯合、全程、連續的醫療健康服務,推動全省醫療資源普惠下沉。昊邦互聯網醫院自上線以來,注冊用戶突破50萬人,惠及用戶8萬余人。下一步,昊邦制藥將把人工智能應用在互聯網醫院平臺,人工智能有望充當醫生助理的角色,解決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
在完成自身數字化轉型的同時,昊邦制藥積極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實現服務和資源共享,切實幫助中小企業降低創新創業成本及風險,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促進融通發展。此外,針對傳統連鎖藥店進行數字化智慧升級,形成藥品零售的新模式,實現醫藥行業數字化改造與轉型,有力推動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作為協同配套能力突出的領軍企業,昊邦醫藥集團已形成協同、高效、融合、順暢融通發展的生物醫藥大健康全產業鏈生態圈。未來,昊邦醫藥集團將不斷拓展深化業態創新成果,發揮昊邦醫藥物流、互聯網醫院、云藥在線、醫鏈云方等平臺的孵化作用,引領醫藥行業數字化轉型。(昆明日報 記者郭曼)
案例四
AI為鄉村振興注入數字動能
數字化轉型是企業提升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驅動力。日前,云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公布2024年云南省工業互聯網示范平臺推薦名單,昆明埃舍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埃舍爾科技”)的“云七通”數字中藥材全產業鏈平臺入列,是生物醫藥行業唯一入選的平臺。
作為云南農業數字化轉型的先鋒,埃舍爾科技通過產業數字化轉型服務,深度挖掘產業數據價值。埃舍爾科技通過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助力中藥材、花卉、肉牛等高原特色產業實現全鏈升級,為鄉村振興注入數字動能。
“云七通”是埃舍爾科技專注中藥材產業的全鏈平臺,以“數據+產業”為雙核驅動,以數字種植基地為基座,貫通種植監測、智能加工、溯源交易、供應鏈等核心環節,賦能中藥材產業實現質量管控升級與價值鏈重塑。通過物聯網、AI、大數據等技術,構建中藥材“種—產—銷—服”全鏈標準體系,推動傳統農業從經驗主導向數據驅動跨越。在文山三七產業中,“云七通”鏈接了22個共享車間,協同完成超萬噸三七加工,貨值突破4億元,加工效率提升30%以上;通過直采訂單模式,平臺在云南多地實現超萬噸中藥材直采,貨值超3億元,帶動農戶收入增長。
埃舍爾科技“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結合”數字化轉型模式還服務了云南高原特色的其他產業。在花卉產業,“云花通”平臺通過數字孿生和精準種植模型,將菊花試點農戶A級花比例提升20%—30%,收益增長30%—60%;在肉牛產業中,“云牛通”平臺連接育種場、養殖場、交易市場等環節,完成5600頭牛數字化管理,并以數據為支撐對接金融資源,解決農戶融資難題。
埃舍爾科技的數字化轉型服務不僅停留在技術應用層面,還通過重構產業鏈協作模式,推動產業生態革新。在生物醫藥領域,“云七通”平臺解決了三七產業標準化生產和協同效率兩大難題,通過連接種植戶、加工廠、供應商和客戶,形成“無邊界工廠”協作網絡,釋放閑置產能,降低采購成本,同時建立全鏈路質量管控體系,實現從種植環境到流通環節的智能閉環管理。
“平臺讓產業鏈參與者從‘單打獨斗’變為‘共生共贏’。”埃舍爾科技負責人介紹,種植戶通過平臺加快資金周轉,加工廠產能利用率提升,下游企業采購成本降低,政府則借助數據實現監管和稅收增量。這種“開放式創新”模式,以數字技術打破產業邊界,重塑了社會化服務體系。
面向未來,埃舍爾科技計劃進一步深化AI在種植和加工端的應用,聯合科研機構共建農業數字標準庫,推動跨區域產業協同。公司還將打造覆蓋更多農業品類的產業互聯網平臺,通過數據貫通和流程再造,形成“產業要素數字化—數據資產化—資產服務化”的閉環,最終構建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新型農業生態。(昆明日報 記者郭曼)
短評
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需政企合力
作為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在資金、人才、市場等發展要素有限的情況下,如何找準方向加快“智改數轉”,少走彎路,是轉型的關鍵。
2023年,財政部、工信部聯合印發《關于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在2023年—2025年分三批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工作。通過開展城市試點,支持地方政府綜合施策,探索形成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方法路徑、市場機制和典型模式;通過示范帶動、看樣學樣、復制推廣,引導和推動廣大中小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全面提升中小企業數字化水平,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就如何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信部還發布官方指南。
經積極爭取,昆明市成功入選首批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名單,獲1.09億元中央專項資金助力全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截至2024年,全市已啟動5個批次試點項目、推動333家企業啟動數字化轉型,加速構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昆明模式”。
在宏觀政策“指揮棒”引導下,企業能否抓住機遇、形成合力,是重要的一步。當今,世界經濟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不是“選擇題”,而是“生存題”,主動擁抱變革,才能在數字經濟時代贏得立足之地。昆明的中小企業有自身的特色,緊緊抓住產業轉移、南向開放等機遇,與政策形成合力,數字化轉型之路必定事半功倍。企業自身也必定是最大的受益者。(昆明日報 作者吳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