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抓機遇協調發展 有序承接產業梯度轉移
- 時間:2025-03-24
- 來源:昆明信息港
- 瀏覽:18
習近平總書記在云南考察時強調:“要積極探索利益共享機制,有序承接產業梯度轉移。”總書記的講話,讓昆明市干部群眾備受鼓舞。大家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高瞻遠矚、催人奮進,為昆明市下一步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昆明市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推進昆明承接產業轉移園區建設,積極承接東中部產業轉移,不斷提升昆明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中的嵌入度和貢獻度。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不斷深化“1+2+N”跨區域協作機制,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城區經濟、園區經濟,加快形成協調聯動、多點支撐的發展新格局。
近年來,昆明市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當好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排頭兵,堅持“大抓產業、主攻工業”的發展思路,搶抓產業轉移重大機遇,著力推動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從內建立“1+2+N”跨區域產業協調發展機制,推動區域間從競爭走向競合;從外有序承接產業梯度轉移,成功承接了裕能、杉杉、農夫山泉等一批賦能轉型、助力鏈群培育的重大產業項目,推動強市興邊工作成勢見效。
打破行政區域限制
實現產業“一盤棋”發展
昆明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發展差距較大。要打破這種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協調的困境,統籌市域產業協調發展、有效承接產業轉移、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尤為重要。昆明市創新思路,2022年創新構建跨區域產業協調“1+2+N”體系,打破現有行政區域限制,有效避免區域內產業同質化競爭,達到“1+1>2”的效果,實現全市產業“一盤棋”發展。
昆明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1+2+N”體系就是出臺1個核心文件、制定2個配套文件、形成N個系列支撐文件。同時,以三個“一盤棋”“三個機制”保障跨區域產業協作在市域內“一張藍圖繪到底”,構筑以創新機制統籌跨區域產業協調發展,以磨憨為重要支點和“棋眼”,打破行政區域限制,形成一盤棋統籌、一攬子部署、一體化發展理念,實現“政策互通、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協作新格局。
具體來說,昆明市研究出臺《關于統籌跨區域產業協調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產業布局、要素保障、招商引資三個“一盤棋”的發展思路,促進產業在全市層面高水平布局、高效率落地、高質量發展,有序推動產業跨區域轉移和生產要素合理配置。同時,出臺《昆明市招商引資項目跨區域協作管理辦法(試行)》《昆明市存量產業項目跨區域流轉管理服務辦法(試行)》,對增量、存量兩大類項目跨區域流轉的類型、規則、程序、利益分享、考核激勵等進行了具體明確,促進招商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利益共享,解決存量項目如何流轉、怎樣流轉、利益如何分配的問題,調動各縣區招引協作和推動項目流轉的積極性。
此外,為進一步推動“1+2”協作機制有序落實、高效推進,昆明市圍繞新能源、人才住房、教育養老、醫療衛生等N個重點領域出臺一系列支撐文件,進一步推動各縣區打破行政區域限制,促進產業在市域內高效流轉,構建差異發展、互利共贏的產業協作格局。
打破桎梏,昆明迎來了新發展、新動能。經過兩年多持續推動,昆明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想落地落不了地、能落地不愿意落地’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切實扭轉了招商‘各自為戰、缺乏合力’、產業‘同質發展、惡性競爭’的阻礙,全市產業‘一盤棋’協同發展的格局已經形成。”
跨區域協作機制,先后推動了祿勸縣與富民縣共同促進礦產資源上下游產業協同布局、東川區與尋甸縣合作共建天生橋產業園區、滇中新區與西山區實現跨區域項目流轉、西山區與富民縣共同保障華潤電力大興藥光互補光伏電站項目落地建設、宜良縣與陽宗海風景區共同推動華潤匡遠林光互補光伏電站項目落地建設等重要項目的實施。
發揮獨特區位優勢
打造承接產業轉移新高地
近年來,昆明抓住托管磨憨、中老鐵路“黃金大通道”和國家推動東西部產業協作等帶來的重大新機遇,舉全市之力打造承接產業轉移平臺,推動跨區域產業協調發展邁上更高水平。
昆明是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和環印度洋地區的前沿支點,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前沿樞紐。2022年4月,云南省委、省政府決定由昆明市托管西雙版納州磨憨鎮共建國際口岸城市,使昆明成為全國唯一擁有邊境線和邊境口岸的省會城市,獨特區位優勢更加凸顯。中老鐵路開通運營,標志著昆明成為中國與東南亞的陸路大通道重要樞紐。因此,以昆明為起點,可以輻射超過25億人口、GDP達55萬億元的南亞東南亞市場。
2024年,昆明進一步研究出臺《重點產業協作園區管理辦法》,把磨憨—磨丁合作區和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2個市級重點園區統籌確立為全市承接產業轉移的核心承載區,以“肩并肩”作戰態勢打造區域開放新格局。通過構建合作共贏、利益共享的跨區域產業協作機制,調動各縣(市)區、開發(度假)區積極性,推動招商引資和產業轉移項目在重點產業協作園區優先落地、高效集聚,合力打造承接產業轉移新高地。
截至目前,昆明的縣(市)區、開發(度假)區與40多家企業確定合作意向,落地上述重點園區,既包括擴大經營、主動流轉的市域企業,也包括從上海、重慶、福建、湖北等地招引的省外企業,掀起一輪產業轉移、優化布局的新熱潮。跨區域協作機制有力帶動了2個園區發展,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成功簽約華彩光能、蘇州推動者生物等23家企業,吸引中車石家莊車輛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等50家企業注冊,成為滬滇合作、東西協作的標志性成果;磨憨中鐵廣場、數字經濟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加快推進,浙江油氣、經緯先達、歐瑞照明等一批企業先后落地,磨憨國際口岸城市建設駛入“快車道”。
推動東西部協作
拓展產業新空間
產業是強市之基、立昆之本,昆明市下一步將持續以昆明和磨憨為“雙支點”,打造平臺載體,發揮區位、資源、開放以及“四區”疊加等優勢,不斷推動跨區域產業協調發展拓展新空間、探索新路徑、注入新動能。
產業落地最大的前提是要有空間、有平臺、有載體。為此,昆明高標準規劃了承接產業轉移園區,推動“昆磨聯動”發展。同時以東西部協作和跨區域合作園共建為抓手,創新區域間產業轉移合作模式。值得關注的是,為充分發揮滬滇協作機制作用,昆明市先后與上海臨港集團就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項目、磨憨—磨丁合作區建設達成合作,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推動滬滇協作從扶貧幫扶上升到產業合作,為東西部產業協作、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作出示范。
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項目總投資約14億元,建筑面積約28萬平方米,涉及42棟單體建筑,包括生產制造區、“智能智造”區、研發智造區、總部功能區、功能配套區等,同步建設智慧工程、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廣告牌及停車位等配套工程。2023年12月,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實現開園即開業,省內外乃至海外企業看中昆磨聯動的優勢,紛紛入駐。目前,已成功吸引50多家企業簽約入駐。
云南磨憨滬滇產業聯動發展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叢小粟介紹,目前磨憨—磨丁跨境服務中心建設正在推進。項目涵蓋辦公、商業、會議中心等功能,將成為滬滇產業合作、園區共建、資源互補、雙向賦能的重要承載區。
結合臨港集團的招商服務優勢和云南本地特點,臨港集團正推動上海16個區的政府機構與昆滇共建聯絡機制,共同推進滬滇產業向昆明重點園區優先落地、高效集聚。其中,在產業研究方面,臨港集團針對智慧口岸建設和政策制度創新,與上海高校共同開展產業研究工作。在聯動招商方面,配合磨憨—磨丁合作區管委會產業投資促進中心,建立政企對接、招商互動機制。積極協同上海市企業聯合會、上海市工業經濟聯合會等10余家重點協會,用好進博會、南博會以及各類平臺,組織170余家企業到磨憨實地調研,與40余家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引薦10家企業注冊落地磨憨,并推動上海普陀區、松江區與磨憨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系。同時,臨港集團還以“滬滇·瀾湄線”班列為平臺,不斷促進滬滇兩地資源、優勢互補,為企業“走出去”及“引進來”鋪路搭橋。
自2024年5月《重點產業協作園區管理辦法》實施以來,已有48個項目落地磨憨和滬滇臨港產業協作園區,計劃總投資12.92億元,通過跨區域合作園區建設有力帶動產業轉移、優化布局。同時,2024年8月,五華磨憨產業園率先在磨憨—磨丁合作區建設,緊密結合兩地優勢,重點發展跨境商貿和出口導向型加工制造業等優勢產業。
創新央地合作
凝聚產業發展強大合力
近年來,昆明因地制宜、有序推進產業轉移,創新采取“央地合作”“四區聯動”等聯動發展模式,推動政策、資金、資源向磨憨聚集,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完善公共服務供給,為產業落地磨憨蓄勢賦能。
其中,與中國中鐵簽署共建合作協議,實行“管委會+公司”模式,共同推進磨憨開發建設,有效解決磨憨國際口岸城市建設初期缺人、缺錢、缺經驗的問題,推動圍網區、南坡、新國門等重點片區建設在較短時間內取得了明顯成效。
同時,在全國首創自貿試驗區昆明片區、昆明經開區、昆明綜保區、磨憨—磨丁合作區“四區聯動”協調發展機制,制定暢通經營主體跨區域流動、支持聯動發展服務貿易等15條措施,整合經開區產業聚集、自貿試驗區政策先行、綜保區成本節約、跨境合作區通關便利的特色優勢,支持企業以“一照多址”形式,采取“昆明制造+磨憨組裝”“昆明總部+磨憨加工”“昆明創新+磨憨應用”的模式,在“四區”內跨區域自由遷移或設立分支機構,推動形成口岸—腹地“前店后廠”產業轉移承接和區域協同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在堅持“大抓產業、主攻工業”的發展思路下,昆明通過持續搶抓產業轉移重大機遇,創新跨區域協調機制,有力地推動了現代化產業體系成形起勢,新質生產力持續壯大,形成了新型工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的發展格局。2024年,工業和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達到32.6%和67.5%。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對全省的貢獻率從2020年的9.5%提高到59.4%。新能源電池、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先進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實現突破崛起,帶動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28.7%,占全市規上工業比重從2020年的14.9%提高至26.2%,對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達95%。產業投資規模首次排全省第一,產業投資占全部投資比重從2021年的16.6%提升至39.5%。重點服務業營業收入實現13.9%的快速增長,高于全省4.3個百分點,其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收分別實現64.3%、40.9%的高速增長。
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關于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論述,為昆明加強區域協作、承接產業轉移,推動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下一步,將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化市域內聯動發展,支持五華西北片區+富民、盤龍雙龍片區+空港、西山+安寧太平新城、晉寧+呈貢+度假區大漁片區等跨縣域片區共建共享,加快形成新的區域增長極。同時拓展市域外合作空間,建立完善與德宏、迪慶等省內州市產業鏈銜接互補、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更好發揮對滇中城市群及全省的輻射帶動作用,并積極承接東中部地區產業轉移,加大與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區合作交流,通過項目投資聯動、園區共建、利益分享、市場開放等多種方式,圍繞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重點產業招引一批行業龍頭企業,推動更多產業和產業鏈關鍵環節向昆明轉移。(昆明日報 首席記者廖興陽)